1、上部之香港大营救与谍报工作(3 / 5)

的发展,包括左联等团体的建立;1926年,任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31年,在顾顺章叛变后,接任**特科负责人之职,此时他已转移到苏区,公开身份是**教育人民委员**员会委员,此后负责与十九路军洽谈合作反蒋,当时的公开身份是苏区中宣部副部长,以及与粤军洽谈为红军长征让路,当时的公开身份是赣南**宣传部长。

值得一提的是,潘汉年与“龙潭三杰”一同踏上长征路——钱壮飞在途中牺牲(有说失踪);胡底在途中遭**杀害;李克农在长征后,则长期在后方的最高情报机关工作;

潘汉年长征至遵义,奉命孤身赶赴上海,以期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并重建遭受破坏的白区地下工作。作者在铁血网连载的另一部反映红军长征全貌的《血路收容队》中,曾提及此事。

在西安事变之前,潘汉年奉命与国民政府高层洽谈合作抗日事宜;在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上海沦陷后,回到延安任中社部副部长;1939年,奉命重返地下工作,并周旋于重庆蒋政权与南京日伪之间,甚至面见汪精卫。

显而易见,潘汉年至少无法隐瞒其经历中的上述公开身份,却能在刀尖上长袖善舞,其中必有在历史大背景下的个人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