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部之香港大营救与谍报工作(2 / 5)
解放战争期间,设立了统管情报、保卫工作的**社会部(中社部),以及先针对日伪军、后针对国军的敌工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社部分解为军委情报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合并了公安的部分职能部门后,设立**部。
在隐蔽战线上,素有“龙潭三杰”之称,即钱壮飞、李克农、胡底;另有“后三杰”之说,即熊向晖、陈忠经和申健。其中,未见潘汉年。
先说“龙潭三杰”,系最早期的情报人员,当时隶属负责政治保卫工作的**特科情报科,三人均打入国民**党部党务调查科(中统)。其主要功绩之一是在顾顺章叛变的危难之际,有效且成功地保卫了**。
再说“后三杰”,奉命打入胡宗南部,应属于敌工部的范畴,前期主要搜集军事情报,后期侧重瓦解策反。其主要功绩之一是在保卫延安的行动中,提供有价值的军事情报而立下汗马功劳。
可见,不论基于政治保卫工作的“龙潭三杰”,还是基于军事情报工作的“后三杰”,他们的“危难之处显身手”堪称体现于谍报工作的最核心及高端,且是立竿见影,或有据可循。
相比而言,潘汉年并非谍报出身,早期做的是“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直接推动了左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