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部之香港大营救与谍报工作(4 / 5)

独到之处。

新中国成立后,潘汉年因曾面见汪精卫等事被指**,后查明当时经过请示,并有廖承志的提议、李克农的力证而得以**。

总之,谍报工作并非仅是卧底那样简单,也并非要隐忍长期隐姓埋名那样单纯,而是往往会直接面对误解乃至误杀,即无怨无悔的精髓所在。

【2】

回到香港大营救。

除了隐秘战线,当时执行武装护送任务的是东江纵队。

至于被后世重点提及的港九大队,成立于大营救期间的1942年2月,并隶属于东江纵队。

撤离路线主要有两条:

其一为水路,从香港经长洲岛偷渡到澳门或广州湾,再分别从广东境内到达桂林;

其二为陆路,从香港偷渡到九龙,再分别经荃湾、青山、元朗或经沙田、大埔、粉岭宝安,后经惠州、老隆到韶关,最后到达桂林或上海、苏北。

【3】

在百余天里,隐蔽战线及游击队营救出800余名各界人士。

其中有**人士、文化学者及地下党员等,如: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章伯钧、彭泽民、张友渔、胡绳、范长江、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