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部之“五一口号”与香港北上(2 / 5)
等部,解放四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将战线从黄河流域推进至长江北岸......
**机关及解放军总部随之东渡黄河,进驻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后转至平山县西柏坡),于此拟定并发布“五一口号”。
5月5日,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12位**人士,在香港率先联名致电响应。
【注:本书之上部的历史背景是1941年香港沦陷,在当时被营救出香港的人员中,便有上述何香凝、章伯钧、彭泽民等。】
随之,台盟、民建、民进、致公、民盟、农工、民革、九三学社,以及民联、民促、救国会等**党派和海内外各界人士,以会议、声明、通电、宣言等形式予以响应。
于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海内外”,含国民党占据的北平、天津、西安、上海及江南等地区,并需要提及与政协会议有关的3起不幸事件:
1948年7月31日,旅居美国的冯玉祥将军应****邀请起程回国;9月1日,在航径黑海时,因客轮发生火灾罹难。
1949年8月22日,“**保卫和平**同盟”的5名代表应邀从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