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根据地之高阳、涞源、安国(2 / 5)
一同在李 大钊的指导下工作。1925年,王锡疆参加活动遭军警毒打牺牲,年仅20岁;1927年,杨景山随同李 大钊英勇就义,年仅24岁,**为其撰写碑文;1956年,王重民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主任,堪称从专业角度传承衣钵。
继王锡疆成为保定第一名党员后,1932年8月,在高阳、蠡县爆发“高蠡暴 动”;1937年10日,在高阳建立冀中第一个敌后抗日政权;1938年1月,“高阳南于八战斗”成为冀中第一场抗日歼灭战;1948年11月,在高阳设立解放保定前线指挥部,此役成为平津战役胜利的前奏曲。
(二)涞源县
涞源,隶属于保定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北端,亦是与燕山、恒山交汇处。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乘胜收复涞源县城,也是八路军北上抗日收复的第一座县城,由此开辟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字是“晋”,只因在八路军东渡黄河之初,正式申领的防区是北岳恒山所在晋东北,但战局瞬息万变,实际第129师赴娘子关、第120师赴雁门关、第115师赴平型关,只有后者属于“北岳”;同样因战局变化,国民党军溃退留出大片空白地区,为了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