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首因效应(2 / 5)
的智者,也在马谡的问题上犯了首因效应的错误,这个错误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马谡,是蜀汉时期的一位年轻将领,他以其兄马良与诸葛亮的深厚关系而得到重用。
马谡才器过人,善谋军计,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叛乱前,马谡曾献上“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良策,因此深受赏识。
公元228年,诸葛亮决定北伐曹魏,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镇守街亭。
这是一个关键的决策,因为街亭是蜀汉北伐的咽喉要地,一旦失守,将直接影响整个北伐战役的成败。
然而,诸葛亮对马谡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对马谡的第一印象,以及马谡之前的献策,而忽视了马谡实际作战能力的不足。
马谡在街亭的表现令人失望。他违抗军令,骄傲轻敌,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导致部队被困,惨败而归。这场失败不仅给蜀汉的首次北伐泼上冷水,还导致了大量优秀士兵的损失,严重削弱了蜀汉的军事实力。更为重要的是,这场失败打破了蜀汉军的士气,使得后续的北伐战役变得更加困难。
诸葛亮的这个错误,可以说是首因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他因为马谡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