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4)

明面上的,就有那鹰、王峰和杨琨。

那鹰:“楚逸不具备审美观点,虽然他的销量,我们确实谁也比不了,但一首歌的好坏,不能光凭销量!”

王峰:“这是华国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的悲哀!”

杨琨:“这些歌是没有品质的!让华国流行音乐倒退了十五年!”

甚至还有传闻称,那鹰说楚逸的歌的受众群体都是农民,当年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所以才火,但登不上大雅之堂。

没人知道这条传言是不是真的,但当时的确引发了很大的舆论。

许多不喜欢楚逸歌曲的人,纷纷跟风骂他的歌只有农村人会听,说他上不了台面,土得掉渣。

而且,当时的那鹰等人在内地歌坛就已经是大咖级人物了,粉丝数量肯定不是刚刚爆火的楚逸能比拟的。

更何况,楚逸的歌的确很接地气、走向大众,很多听众确实是农民。

当年的农民哪有能力上网呢?

所以,当年整个网络的话语权都被那鹰等人和他们的粉丝牢牢掌握在手中。

渔轮一边倒,楚逸被全网群嘲,被内地歌坛排挤,仿佛没有任何一人站在他身边。

后来当他隐退时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