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到家乡(1 / 6)
玉米、大豆收割完了,连同秸秆,都运回各家场院。农田露出了原本颜色,沙质的土地,在阳光下透着金色的黄。
农田北面,是大片荒草滩,混黄华叶之上,高出地面十几米的黄河大堤犹如一条长龙,绵延向东,看不到尽头。秋风里,陈水生站在河堤之上,看着久违的亲切,脸上也带着吹不散的失落。时隔四年,他回来了,却不是衣锦还乡。
因为贫穷,陈水生曾发奋读书,1979年考上高中,就着咸菜,啃着窝头,努力弥补着农村初中薄弱的基础。两年制高中,1981年高考,觉得自己发挥正常,成绩出来,差两分而名落孙山。
也因为穷,他拒绝了高中班主任挽留,放弃复读,回生产队干活,把学费留给弟弟和妹妹。那年冬天,他幸运地应征入伍。
之所以幸运,像他这样正经毕业的高中生,在部队表现好,有机会报考军校,成为军官的概率很高。即便不成,也很可能转成志愿兵,拿着工资继续在部队服役。对陈水生来说,这无异于新开了一扇天窗,所以他格外珍惜。
新兵结束,因表现优异,陈水生被选至汽车团。能开上解放牌大汽车,是多数新兵梦想,尤其是农村兵,有些村子连拖拉机都没有。但汽车团的兵个个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