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车浜(4 / 10)

伍子胥建苏州城时,开凿了一条从苏州胥门到太湖的运河,开凿的时间比京杭大运河还要早。这条人工运河开凿的最初原因是伍子胥为了从水路带领吴国军队进攻楚国。后来这条运河不仅便于洪水季节太湖洪水能迅速的排往湖外,而且也方便了苏州与无锡、湖州的水路交通。苏州人为了纪念伍子胥,将这条运河称为“胥江”,还在胥门建有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纪念像。

即使在后世,胥江是苏州人除了长江、京杭大运河外的第三大水系交通。

路边的地里种着水稻、棉花、桑树。稻田里,刚刚栽种不久的秧苗绿油油的,已开始分蘖,叶子在风中微微摆动着。棉花刚刚出苗不久,棉苗正在拼命地吸收着营养,壮大着它地下的根系。

明末,苏南地区大量种植棉花、桑树,棉花、桑树用地各占到总农用地的三分之一。棉花播种时间要在麦子收割后,因此棉花的种植时间比南方的福建、广东要晚一个月左右,苗期需要40天左右。

这个季节正是桑葚成熟的时候,一些桑农和孩子们正在采摘黑紫色的桑葚,贪嘴的孩子一边采摘桑葚,一边把采摘下来的桑葚往嘴里塞,吃得嘴唇发紫。

胥江边的一些岔河里,不时看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