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屈千年的英雄,被断章取义的廉台之战(14 / 20)
上诸考证,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廉台之战的结果,固然有冉闵最初贸然进军安喜的轻敌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燕魏两国的巨大实力差异,简单地说就是两军的人数众寡悬殊,以及后勤补给的问题。这样,即使两个军事统帅的水平相当,胜负也已经显而易见了。换言之,单从军事上而言,廉台之战实在称不上什么“智取”,即便有“智”的因素,也只占很一小部分,而绝大多数因素是在于兵力、物资的绝对优势,正如笔者此前的分析:
冉闵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当时的中原大环境,特别是胡汉两族力量的对比,其实并不适合一个汉族政权的生存。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冉魏不过是后赵崩溃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而已,是后赵崩溃时一部分汉族官僚趁乱依靠利用汉族人的力量建立的一个短命过渡性政权,而后赵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遏制的了,绝非人力所可阻止,因而冉闵身处后赵崩溃乱局的核心,其统治其实一天也没有稳定过,包括他的所谓30多万军队,其实也大多是由汉族人民组建的新军,如同乌合之众,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不强,故一败即全部溃散。
作为十六国时期唯一的中原汉族政权,冉闵始终孤陷诸胡族的包围,加之冉闵在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