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看戏文少年立志 拜师傅永奎传艺(2 / 10)

楼下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戏场北高南低,戏台又高达五六尺,锣鼓家伙一敲响,戏就开始了。

男人们站在下面,挺直着腰板,高仰着头往台上瞅,侧着双耳仔细听,女人们端个凳子,悠闲地坐在后面,看拿着针线,纳着鞋底鞋帮,一边做一边看。

戏场子里,烧醪糟的,炸油糕的,铲甑糕的,卖瓜子、琼锅糖的,卖花生、核桃的,啥吃的都会有,依次分布在场子外围,看戏,做生意两不误。

小孩们看戏是看热闹,浪哩转哩玩哩逛哩,看的是化妆、服装、动作。什么妖婆脸上有蝎子,家法是个木棍子,周瑜身上背旗子,穆桂英头上有翎子,平贵是个叫花子。好人坏人脸上分,文臣武将衣有别,官员百姓看头顶,穷汉公子鞋不同。

时光转眼到了光绪末年,一场异常的饥荒又降临到关中东乡一带,这次饥荒是由旱灾酿成的。这一年,干旱来得早,农历三月下旬就开始了。麦子收割上场碾打以后,天气依然是一天接一天晴朗,一月连着一月地没雨。六月,太阳仍然高悬天空,靠天吃饭的庄户人家,眼巴巴地看着大地裂开的口子,没有一点雨滳,谷子、糜子、黑豆、白豆、玉米,这些秋庄稼根本无法下种。持续不降的高温热得人汗流浃背,狗儿爬在树荫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