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点憨?(9 / 9)

,在城关镇里多少也有那么几家县办工厂,十年风波结束后,全国掀起了兴办集体企业的浪潮,城关镇里也出现了农机厂、粮食加工厂、麻袋厂、编织厂等集体企业。

有工厂必然就离不开锅炉,不管大小,都得有,烧锅炉自然就得用煤,而这里距离刚通车的焦枝铁路铁路不远,加上本地也有几个小煤窑,所以,这煤灰就自然而然的有了。

说起来,那年月许多偏远的小县城还真没有系统的垃圾处理体系,就连电力系统、自来水供应系统也不过是近十来年的事情,垃圾的处理往往就是约定俗成的堆在一些低洼的凹地上,那时候人的消费水平很低,一家人真正能扔的垃圾还真是不多,特别是这样的小县城里。

县里倒是有个废品回收站,可回收最多的就是旧报纸,至于其它的......没有。

国言看中的是煤灰垛里的煤核,这个“核”在这里读“壶”。那年月,锅炉烧煤是很难把煤完全烧透的,可不像后世的高科技,可以让煤充分燃烧。

没烧透的煤在煤灰里其实就是处于无氧状态,这就出现了类似木炭那样的结构,其实,这就是无意中产生的特殊“焦炭”。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