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9 / 14)

前学校组织看过电影。”

“你是师范生一定要看,知道为什么吗?”

“《红旗谱》主要记述了两件事,一是发生在蠡县的反割头税斗争,即高蠡起义的先声,二是发生在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七六惨案’,因此该校又被称为‘红二师’。”

“你应该知道吧?《红旗谱》其实是三部曲,另两部书名为《播火记》《烽烟图》,作者梁斌是红二师学生,也是蠡县人,曾亲身经历书中记述的事件,你有时间可以读一下原著。”

“嗯。”

“你还可以读一下杨沫的《青春之歌》,女主人公的原型曾在定县(今定州市)任教,男主人公的原型之一曾在红二师就读,并经历了‘七六惨案’。你把这几本书读完,就能基本了解当年的时代背景了。”

“嗯。”

“在红二师称为‘红’之前,一直追溯到1922年,保定育德中学的高阳籍学生王锡疆,不仅成为保定第一位党员,还在该校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他与省立第六中学(今保定一中)学生杨景山、王重民并称‘高阳学界三杰’(注:杨景山是清苑县人,曾在高阳县就读),其中,杨景山后任北方区委组织部长,于1927年随同大钊同志一起英勇就义。”

书页/目录